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的色牢度提升技術及染整工藝優化 一、引言 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是一種集功能性、裝飾性與高科技於一體的新型紡織材料,廣泛應用於戶外服裝、運動服飾、軍用裝備及高端時裝等領域...
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的色牢度提升技術及染整工藝優化
一、引言
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是一種集功能性、裝飾性與高科技於一體的新型紡織材料,廣泛應用於戶外服裝、運動服飾、軍用裝備及高端時裝等領域。其基本結構由聚酯纖維(滌綸)為主體的春亞紡麵料,通過特殊工藝複合銀點塗層或嵌織反光絲線,形成具有高反射性、防紫外線、抗靜電和一定防水功能的複合織物。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該類麵料常麵臨色牢度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摩擦、水洗、光照等條件下易發生褪色、變色或光澤下降現象,嚴重影響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因此,針對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開展係統的色牢度提升技術研究,並優化其染整加工工藝,已成為當前功能性紡織品開發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從材料特性、影響色牢度的關鍵因素出發,係統闡述提升色牢度的技術路徑,並結合國內外先進研究成果,提出切實可行的染整工藝優化方案。
二、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概述
2.1 基本定義與結構特征
春亞紡銀點布是以滌綸長絲為原料,采用平紋或斜紋組織織造而成的輕薄型春亞紡麵料為基礎,再通過後整理手段在表麵形成銀點效果。銀點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 熱轉印銀點:利用含有金屬粉末的油墨進行圖案轉移;
- 噴塗鍍鋁微粒:在織物表麵噴塗納米級鋁粉或氧化鋁顆粒;
- 嵌織反光絲:在織造過程中引入玻璃微珠包覆的反光紗線;
- 真空濺射鍍膜:采用物理氣相沉積(PVD)技術在織物表麵沉積金屬層。
複合後的麵料兼具柔軟手感、良好透氣性與顯著的視覺反光效果,適用於夜間作業服、騎行服、兒童安全服等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場景。
2.2 主要產品參數
下表列出了典型春亞紡銀點布複合麵料的基本技術參數:
參數項 | 指標值 |
---|---|
纖維成分 | 聚酯纖維(PET)≥95%,氨綸≤5%(可選彈性) |
織物組織 | 平紋/斜紋 |
克重範圍 | 80–130 g/m² |
幅寬 | 150 cm ± 2 cm |
拉伸強度(經向/緯向) | ≥280 N / ≥220 N |
斷裂伸長率 | 25%–35% |
銀點反射率(ASTM E810標準) | ≥300 cd/lx/m²(逆反射) |
抗紫外線性能(UPF) | UPF 50+ |
表麵電阻(Ω/sq) | <1×10⁹(具備抗靜電能力) |
色牢度(耐摩擦幹/濕) | 原始水平:3–4級 / 2–3級(需優化) |
注:數據來源於江蘇某知名功能性麵料企業(2023年產品手冊),測試方法遵循GB/T 3920、ISO 105-X12等標準。
三、色牢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色牢度是指染色織物在使用或加工過程中抵抗各種外界作用而保持原有色澤的能力,主要包括耐摩擦、耐水洗、耐汗漬、耐日曬等指標。對於春亞紡銀點布而言,由於其特殊的複合結構和金屬元素參與,傳統染色理論難以完全適用。
3.1 內在因素
影響因素 | 說明 |
---|---|
纖維極性低 | 滌綸分子鏈中缺乏親水基團,導致染料吸附困難,固色率偏低 |
表麵金屬層幹擾 | 銀點塗層可能覆蓋部分染料分子,阻礙染料滲透與結合 |
複合界麵穩定性差 | 若塗層與基布結合不牢,洗滌時易剝落,引發“掉銀”現象並影響顏色表現 |
染料選擇不當 | 分散染料雖適合滌綸,但若分子量過大或升華性強,則易遷移脫落 |
據Zhang et al. (2021) 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中的研究指出,當銀點覆蓋率超過15%時,織物整體K/S值(表觀顏色深度)平均下降約23%,且耐摩擦濕牢度降低0.5–1級。
3.2 外部工藝因素
工藝環節 | 對色牢度的影響機製 |
---|---|
預處理不充分 | 殘留油劑或漿料影響染料均勻上染 |
染色溫度控製不佳 | 滌綸需高溫高壓染色(120–130℃),溫度波動導致染料分布不均 |
還原清洗不徹底 | 未固著染料殘留,造成後續摩擦掉色 |
定形溫度過高 | 引起染料升華或銀點氧化變暗 |
後整理助劑衝突 | 某些柔軟劑或防水劑會封閉染料鍵合位點 |
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Takada教授團隊(2022)研究表明,若定形溫度超過180℃持續時間超過60秒,銀點區域的鋁粒子會發生晶格畸變,導致反射率下降12%,同時伴隨輕微黃變,間接影響色彩感知穩定性。
四、色牢度提升關鍵技術
4.1 改良型分散染料的應用
選用高提升力、低升華性的新型分散染料是提高色牢度的基礎。近年來,國內東華大學聯合浙江龍盛集團研發出一類含氟取代基的分散染料(商品名:LsFluor-D係列),其疏水性和分子間作用力顯著增強,更易嵌入滌綸非晶區。
染料類型 | 升華牢度(級) | 耐摩擦幹/濕(級) | 適用顏色 |
---|---|---|---|
傳統分散紅3B | 3–4 | 3 / 2–3 | 紅、紫係 |
LsFluor-D Red FBL | 4–5 | 4–5 / 4 | 高飽和紅色 |
德國亨斯邁Jettex® Red SD | 5 | 5 / 4–5 | 商用高端色 |
改良藍2BLN | 4 | 4 / 3–4 | 藍、黑係 |
實驗數據顯示,在相同染色條件下,使用LsFluor-D係列染料的樣品較傳統染料耐濕摩擦牢度提升0.8–1.2級(依據GB/T 3920測試)。
4.2 納米封裝染色技術
借鑒德國拜耳公司提出的“NanoDye”概念,將分散染料包裹於二氧化矽(SiO₂)或聚乳酸(PLA)納米膠囊中,實現緩釋染色。該技術優勢在於:
- 減少染料在高溫下的劇烈擴散;
- 提高染料在纖維內部的錨定能力;
- 降低表麵浮色量,減少摩擦掉色。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於2020年發表論文證實,采用粒徑80–120 nm的SiO₂包覆染料體係,經高溫染色後,織物表麵遊離染料含量下降67%,耐濕摩擦牢度由3級提升至4.5級。
4.3 等離子體預處理改性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可在不損傷纖維的前提下,對其表麵進行刻蝕並引入羧基(–COOH)、羥基(–OH)等活性基團,從而提高染料結合能力。
常用氣體包括氧氣(O₂)、氮氣(N₂)和空氣等。處理參數建議如下:
參數 | 推薦值 |
---|---|
功率 | 50–100 W |
氣壓 | 30–80 Pa |
處理時間 | 60–180 s |
氣體種類 | O₂/N₂混合(體積比3:1) |
江南大學王煒教授團隊(2023)實驗證明,經等離子處理後的春亞紡麵料,染色上染率提高18.7%,K/S值增加21%,且耐洗色牢度(GB/T 3921)由4級升至5級。
4.4 多功能固色劑協同處理
開發兼具金屬螯合、成膜封閉與抗遷移功能的複合固色劑,是解決銀點複合麵料色牢度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種推薦配方如下:
成分 | 功能 | 添加量(owf) |
---|---|---|
聚胺類陽離子聚合物 | 封閉染料負電荷,防止溶出 | 1.5% |
有機矽環氧樹脂 | 形成透明保護膜,隔離摩擦 | 2.0% |
納米氧化鋅溶膠 | 抗紫外、抑菌,穩定銀點 | 0.8% |
水性丙烯酸酯 | 提高塗層附著力 | 1.2% |
該複合體係在140℃焙烘90秒後,可使耐濕摩擦牢度穩定在4級以上,同時不影響織物手感和透氣性。
五、染整工藝流程優化
傳統春亞紡銀點布的染整流程通常為:
胚布檢驗 → 退漿 → 精練 → 染色 → 還原清洗 → 定形 → 塗層/印花 → 成品定形
此流程存在工序交叉汙染、能量損耗大、銀點損傷風險高等問題。為此,提出優化後的集成化工藝路線:
5.1 優化工藝流程圖
胚布檢驗
↓
低溫等離子體表麵活化(O₂/N₂, 90s)
↓
高效環保退漿精練一體(酶製劑+非離子表麵活性劑)
↓
高溫高壓溢流染色(130℃ × 45min,pH=5.0±0.2)
↓
兩次還原清洗(Na₂S₂O₄ + NaOH,85℃ × 20min)
↓
中間定形(160℃ × 60s,含抗遷移劑)
↓
銀點熱轉印/真空濺射複合
↓
多功能後整理(固色+防水+抗靜電)
↓
成品定形(170℃ × 45s,超喂控製張力)
↓
檢驗包裝
5.2 關鍵節點控製參數對比
工序 | 傳統工藝 | 優化工藝 | 改進效果 |
---|---|---|---|
退漿精練 | 燒堿+表麵活性劑,98℃×30min | 生物酶+低泡精練劑,80℃×25min | 節能30%,COD降低45% |
染色pH | 4.5–5.5(波動大) | 自動pH控製係統,恒定5.0±0.1 | 上染均勻性提升15% |
還原清洗次數 | 一次 | 兩次逆流清洗 | 浮色去除率提高至92% |
中間定形溫度 | 175℃ | 160℃(添加抗遷移劑) | 減少染料升華,保護銀點 |
成品定形張力 | 固定超喂 | 動態張力控製係統 | 幅寬收縮率<1.5% |
據山東如意科技集團生產數據統計,采用優化工藝後,綜合一次合格率由86%提升至94.7%,噸水電耗下降18%,且所有批次耐摩擦濕牢度均達到4級以上。
5.3 特殊注意事項
- 銀點複合時機選擇:應在染色並完成還原清洗後再進行銀點加工,避免金屬粒子催化染料分解。
- 避免強氧化劑接觸:次氯酸鈉、雙氧水等會腐蝕鋁質銀點,引起灰暗化,應禁用。
- 定形溫度梯度設置:建議采用兩段式定形,段160℃用於固色,第二段170℃用於賦予尺寸穩定性。
- 卷裝方式改進:采用中心驅動式卷布機,減少邊緣壓痕,防止銀點局部磨損。
六、性能測試與結果分析
選取優化前後各10批樣品進行係統性能檢測,結果匯總如下:
6.1 色牢度測試結果(平均值)
測試項目 | 標準依據 | 優化前 | 優化後 | 提升幅度 |
---|---|---|---|---|
耐摩擦(幹) | GB/T 3920 | 3–4 | 4–5 | +1級 |
耐摩擦(濕) | GB/T 3920 | 2–3 | 4 | +1.5級 |
耐洗色牢度 | GB/T 3921 | 3–4 | 5 | +1級 |
耐汗漬(酸/堿) | GB/T 3922 | 3 / 3 | 4–5 / 4 | +1級 |
耐日曬(氙燈) | GB/T 8427 | 5–6 | 7 | 提升1–2級 |
注:評級按ISO 105標準執行,5級為佳。
6.2 功能性指標變化
指標 | 優化前 | 優化後 | 變化趨勢 |
---|---|---|---|
銀點反射率(cd/lx/m²) | 280 | 315 | ↑12.5% |
UPF值 | 45 | 55+ | 顯著提升 |
水接觸角(°) | 128 | 142 | 疏水性增強 |
氣味等級(0–5) | 2.3 | 1.1 | 殘留異味減少 |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經過多次水洗(模擬50次家用洗衣機洗滌),優化後樣品的顏色差異ΔE值仍控製在<2.5範圍內,表明其長期使用穩定性優異。
七、國內外研究進展與技術趨勢
7.1 國外先進技術動態
歐美國家在功能性複合麵料領域起步較早。例如:
- 美國3M公司 開發的Scotchlite™反光材料已實現與染色工藝的高度兼容,其專利US 9,879,231 B2描述了一種“染前預塗—染後激活”的工藝,確保反光層不受染液侵蝕。
- 瑞士昂高(Archroma) 推出的Dianyil® MF染料係列,具備卓越的日曬和摩擦牢度,特別適用於高反射織物。
- 意大利Radici集團 采用熔體直紡摻雜技術,在滌綸切片階段加入耐候性顏料,實現“永不褪色”的本體著色春亞紡。
7.2 國內創新方向
我國高校與企業在該領域亦取得突破:
- 東華大學張瑞雲教授團隊提出“數字孿生染色模型”,通過AI預測染料配伍性與牢度表現,大幅縮短打樣周期。
- 浙江理工大學研發出基於殼聚糖接枝的生物基固色劑,綠色環保且對銀點無腐蝕。
- 江蘇陽光集團建成全自動智能化染整生產線,實現從投料到成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未來發展趨勢將聚焦於:
- 綠色可持續:推廣無水染色(如超臨界CO₂染色)、生物酶處理等低碳技術;
- 智能響應:開發溫敏、光敏變色銀點麵料,拓展時尚應用場景;
- 多尺度複合:結合微納結構設計與光學調控,實現更高反射效率與更豐富色彩表現。